沙維雅女士與青草地上的沙維雅成長模式
被譽為家庭治療之母和家庭治療先鋒之世界知名大師沙維雅女士 (Virginia Satir, 1916-1988) 把她終生致力發展及傳授的治療模式稱為成長模式(Growth Model)、種子模式(Seed Model)、尋寶模式 (Human Process Validation Model) 和歷程模式 (Human Validation Process Model)。她從沒提出要把自己的名字冠在她所教導的學說上,可是這個情況已然存在,而且「沙維雅模式」也為人所熟悉了,青草地遂選擇採用沙維雅成長模式 (Satir Growth Model) 來代表她的學說,希望人們可以從中領略到她想傳達的核心信念。
青草地上的沙維雅成長模式是容曾莘薇博士經過三十多年努力學習、鑽研和實踐,並持續不斷地更新對沙維雅女士學說之理解,從而整理出來的一套既能完整保留沙維雅女士的原創神髓,又能結合香港及華人社會的文化現況之「沙維雅成長模式」。其內容之詳盡、概念和理論架構之清晰,在個人成長、專業輔導和臨床督導的應用中成效顯著。
學習沙維雅成長模式是「知難行易」的過程,過去兩個世紀以來,人們被塑造成只看重成果和功能的個體,不但不再重視身心的狀況,更遑論對於自身精神及靈性層面的覺知。 其實,在東⽅⽂化中,靈性佔有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,⽽近半個世紀以來靈性覺醒已經成為不少人的⽇常⋯⋯ 這個課程把沙維雅有關靈性「先知先覺」的部分整理及非常完整地保留下來,強調我們要返回根本,從人的精神層面出發,讓靈性優先於物性;在做人處事中,重新把「做好一個人」放回「處理好事情」之前,好讓自己靈性的本質更容易彰顯出來。
我們特別重視過程中「知難」的部分,因此除了要求學員修讀沙維雅成長模式個人成長基要課程外,還在單元一加強促進學員靈性的修持,強調連接自身對己對人的愛、關懷和體恤,用感激、欣賞和珍惜的態度看待每一個當下,以期學員能更容易確認並尊重每個人獨特而美麗的生命力,在重新接觸自己無瑕生命力的同時,也連接到宇宙中其他無瑕的生命力。
課程也在各個單元中安排了環環相扣的學習課題,希望在理性思辯和親身體驗中,在「知難」的途上為學員提供循序漸進的操練機會,以最終能達到「行易」的目標。
青草地的心理輔導培訓除了注重教導沙維雅的不同工具和技巧,我們更重視學員能夠先修煉自己,能夠確認自己的價值,維護自己的尊嚴,做自己的抉擇者,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更好地「充分體現人性,活出完整生命」(Becoming more fully human),擁有個人內在的平安 (Peace Within),與人相處時和諧舒暢 (Peace Between),並在不同的情境中都能感到自在,如實地活在當下,與眾生和平共存 (Peace Among)。因此要求學員成為一個「療癒的助人者」,然後讓操練「心法」優先於操練「技法」。
沙維雅認為輔導員本身就是好「工具」,鼓勵輔導員在輔導過程中善用自己,與受輔者共同探索,共同成長。我們且相信受輔者都是為輔導員而來的,因此,更著眼於輔導員的自省——敏感於輔導關係帶給自己的衝擊和成長機會;自律——拿捏好輔導的尺度,聚焦於受輔者的福祉;自強——如實面對自己的成敗對錯得失,適時尋求支援,治療及在個人和專業層面上完善自己;在「知難行易」的持續歷程中,能更安穩自如地陪伴受輔者一起走進他們內心深處,探索成長和療癒的可能性,豐潤彼此的生命。
看下頁:教.學新編
|